当前位置: 首页 >工会动态 >市总动态 >宣传教育

盘锦工会工作有啥与众不同——《辽宁职工报》眼中的盘锦新工事

 

开展以职工群众为主角的工会工作件件都是民心工程

 

上个世纪末,在盘锦蓬勃发展的职工自营经济逐渐萎缩,盘锦市所辖的23个国营农场,18万农工的工作生活面临考验。为了带动农业产业工人走上致富路,确立了以深化劳动竞赛作为工会服务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和着力点的重点工作。 促进农工养殖河蟹,举办“蟹王争霸赛”,一场以农工为主角的民心工程走进了广大农业产业工人的生活。
 
 

          搞活“蟹争霸”是带动农业产业工人致富的民心工程

    红滩绿苇映美景,稻香蟹肥庆丰收。917日,2015’金秋·盘锦第十六届蟹王争霸赛在盘山县隆重开擂。作为盘山河蟹文化系列活动重头戏之一的蟹王争霸赛,争夺蟹王和蟹后,无疑是大赛上最具魅力的看点。
“蟹争霸”经历16年光阴仍备受瞩目
   9171015分左右,经过称重和复审,“蟹王”和“蟹后”、群体冠军全部产生。盘山县古城子镇蟹农李艳刚带来的雄蟹重达430克,荣登“蟹王”宝座;盘山县蟹农孙明旭带来的雌蟹重达285克,夺得“蟹后”称号;一直以养大蟹闻名的孟亮带来的群体蟹重达1080克,夺得群体组冠军,而且此次孟亮河蟹又一举夺得了比赛中的“大满贯”,获得了雄蟹二等奖、雌蟹三等奖。 
   评比结果刚刚公布,蟹农李艳刚高举着“蟹王”兴奋地说:“这些年,养蟹让我的生活越来越好,没想到今年我的河蟹能夺冠,以后养蟹更有劲儿了。”李艳刚参加蟹王争霸赛已经有16个年头了,今年还是第一次夺得冠军,给他带来的惊喜不仅仅是冠军,李艳刚的雌蟹和群体蟹也得了奖,而且这些获奖河蟹都是从一个稻田地里养出来的。
   在争霸赛现场还有一个明星,那就是胡家镇的孙秀玲。她从1991年开始养蟹,1993年开始售蟹,现已成为养销河蟹大户。孙秀玲带动105户社员共同养蟹,年销量近100余万公斤。她的品牌河蟹不仅在辽宁、北京、广州等地畅销,还远销国外。今年,孙秀玲的河蟹虽然没有夺冠,但是在比赛现场,孙秀玲依然是大家心中的养蟹大师。比赛期间,很多蟹农将孙秀玲围在中间咨询着关于河蟹养殖的问题,孙秀玲也毫不吝啬地向大家传授经验。孙秀玲说:“如今咱盘锦河蟹个儿大、体肥、膏满、黄多,已经从名不见经传的盘锦小金蟹成为享誉全国的大辽蟹了。”孙秀玲觉得盘锦河蟹能从提篮小卖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再到远销国内外,离不开河蟹文化系列活动的推动,特别是“蟹王争霸赛”的影响力将盘锦河蟹的名声从盘锦推广到全国甚至世界。
“蟹争霸”打响盘锦河蟹品牌 
   每年的金秋时节,盘锦市人民都会给河蟹戴上文化的桂冠,使之“横行乡里,足涉九洲”。一向轻妆淡抹的中华绒螯蟹,便在“蟹文化系列活动”中,被涂抹得仪态万方,风情万种。如今,盘锦河蟹与圣洁的白天鹅、丹顶鹤齐名,与浩如烟海的世界第一大芦苇荡、蔚为壮观一望无垠的红海滩一样,成为盘锦市的亮丽品牌,更成为盘锦经济发展的强心剂。
   而推动河蟹文化发展的幕后操盘手就是盘锦市总工会。
   盘锦市有23个国营农场,18万农工从事着农业生产。上世纪末,在盘锦蓬勃发展的职工自营经济逐渐萎缩,通过劳动竞赛深化职工自营经济引导农工致富成了盘锦市总工会的重点工作。调研,选项目,养猪、养牛、养鸡等项目不断进入盘锦市总工会的视野。然而这些项目都不适合大面积推广,而且也没有盘锦特色。一次,盘锦市总调研小组到农场调研时,听几名农工聊起“螃蟹搭桥渡唐王”的传说,这个有盘锦特色的故事便在调研组里扎了根。盘锦内陆沟渠和坑塘遍布,同时气候、温度、雨量都为浮游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生长条件,所以河蟹的生长期有充足的饵料,使盘锦成为河蟹世代繁衍的“乐土”。20世纪60年代,曾有“棒打獐子瓢舀鱼,螃蟹爬到饭锅里”的谚语,有盘锦特色,有文化底蕴,有群众基础,河蟹养殖这个项目被盘锦市总选定了。然而,盘锦河蟹在市场上知名度小,这些制约盘锦“蟹经济”持续发展的瓶颈如何破解?市总工会多方调研,最终确立了以“蟹王争霸赛”的方式吸引农工参与,鼓励蟹农钻研养蟹技术,提升盘锦河蟹品质,同时扩大盘锦河蟹的知名度。盘锦市首届“蟹王争霸赛”虽然只有两个比赛项目却在全省引起轰动,数十家媒体报道了比赛盛况。从此,在辽宁提起河蟹,人们都会想到盘锦河蟹,许多农工也从这个时候开始养蟹。
   2011年,盘锦市总工会在“蟹王争霸赛”的基础上又开展了餐饮、摄影、书法、美术、河蟹外包装5项比赛。2012年比赛项目达到了十几项,河蟹歌曲演唱会、品蟹会、推介会、品牌说明会、展销会基本形成了河蟹文化系列活动。此时全国的目光也聚焦到盘锦河蟹文化系列活动上,盘锦河蟹在全国声名鹊起。
“蟹争霸”赛出了富裕经
   盘山县河蟹养殖经销大户孟亮说:“这些年,从‘大养蟹’到‘养大蟹’,离不开市委市政府战略性调整,也离不开工会的不断激励。”孟亮已经连续参加15届“蟹王争霸赛”了,孟亮善于钻研养蟹技术,特别能养大蟹,今年他的河蟹夺得群体组冠军。平时蟹农都各忙各的,只有参加盘锦“蟹王争霸赛”时,才能聚在一起,这个活动也成了蟹农交流技术、经验的平台。孟亮说:“各家蟹在一起比试后,大家不服输的劲头都来了,蟹的质量和品质也越来越好了。”
   “踏遍江南千倍好,横行塞北几多勤。闻名天下绒螯蟹,原是鹤乡万鼎金。”河蟹为盘锦带来了荣誉、带来了财富、带来了文化。盘锦河蟹享誉全国,最受益的是蟹农。近几年,河蟹还没上市,订单便纷纷而至,蟹农的收入也不断提升。
   在“蟹王争霸赛”的活动现场,一位身材高大的蟹农站在比赛场外,不停地摆弄着手机,似乎并不关心比赛结果。他就是盘山县胡家镇蟹农孙明旭,他的手机里不停地接收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我都急死了,想去看看结果,可这深圳的买家一直询问团购的事,我只好先回答他,顾客就是上帝嘛!”孙明旭说。孙明旭的河蟹销路是从2012年打开的。2011年“蟹王争霸赛”的影响力空前,那时孙明旭还是一名河蟹经销商,接到了很多订单,订单多、蟹源少,孙明旭看准了河蟹的前景,于是开始养蟹。第二年,河蟹大丰收,又赶上盘锦河蟹订购的热潮,孙明旭的年收入翻了一番。孙明旭说:“在胡家镇有50%的人养蟹苗,有40%的人养河蟹,还有10%的人经销河蟹,河蟹带动了全镇人走上了富裕路。”
“蟹争霸”“蟹文化”助推“蟹经济”
   16年来,盘锦市总工会始终围绕服务盘锦市经济大局,拓展工会工作新领域、探讨工会工作新途径,推广的盘锦河蟹文化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农工养殖致富的积极性,促进了河蟹养殖的增产增效,增加了职工的就业率,有效地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近几年,盘锦市委、市政府在市总工会主办的“蟹王争霸赛”和河蟹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各种各样的蟹文化系列活动,比如,2015’中国·盘山河蟹文化系列活动,中国盘山e+鲜河蟹美食文化节等等。连续15届的蟹文化系列活动及蟹王争霸赛以“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以蟹为媒,百姓受益”的特色方式,成功促进了河蟹产业技术的再提高、品牌知名度的再提升、文化品位的再创造、产业链的再延长。为盘锦河蟹产业发展提供了展示空间,为盘锦河蟹产业与外界的沟通搭建了一个更广阔的宣传平台。河蟹产业的兴起,给盘锦市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初步形成了苗种繁育、蟹种养殖、成蟹养殖、饵料生产、交通运输、加工销售和餐饮服务等诸多环节的产业链条,为盘锦市城乡提供了10万个就业岗位。
   多年来,盘锦市委、市政府不断更新观念,提出由“稻田养蟹”到“蟹田种稻”,由“大养蟹”到“养大蟹”,把“蟹争霸”提升为“蟹文化”。盘锦河蟹产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由一个试验项目发展到一个朝阳产业,现已成为辽宁乃至全国农产品中影响力最大、优势最突出、市场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之一。如今“盘锦河蟹”不仅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盘锦河蟹”的品牌价值达也到了21.18亿元。

 

 

广场舞大赛是一项精神层面的民心工程


   职工文化不是精英文化,不是少数人的文化,也不是个别地区、单位的文化,而是有规模有影响的文化,是在群众中广泛普及的文化,是让职工群众当主角的文化。几年来,盘锦市总工会紧紧围绕以职工群众为主角的职工文化阵地建设工作。开展职工群众喜闻乐见、能够广泛参与的文化活动,吸引了各个层次、不同年龄段职工参与进来,让职工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收获精神营养,吸取精神力量。特别是今年,盘锦市总工会成立了广场舞协会,并在全市重点扶持了20支广场舞队伍,培育广场舞队伍领头人50名。一场以职工群众为主角的民心工程走进了盘锦广大职工的业余生活。
   初秋的凉爽,没有降低盘锦职工群众跳广场舞的热度,916日,盘锦市文体中心内,灯光闪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伴随着《高跷秧歌》的锣鼓声,盘锦市第二届“海之韵”职工广场健身舞(操)大赛拉开帷幕。平日里穿着朴素工服的一线职工,披上绚丽的服饰,踩着动感的节拍翩翩起舞。平日里为家庭倾心奉献的大爷大妈,换上了五彩的秧歌服,和着喧天的锣鼓点儿,扭起大秧歌。40支参赛队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展现风采。
美丽乡村组舞动最炫民族风
   胡家镇中学老师白香君带领胡家镇舞蹈队演绎了民族舞蹈《串烧张灯结彩》,让现场观众过足了眼瘾,掌声此起彼伏。“我都紧张了,不知道跳错没?”“不能跳错,你都听到了吧,观众给我们的掌声那叫一个热烈。”刚下场,队员纷纷讲述起在场上的感受。队员紧张是因为他们重视这次比赛,领队杜春丽说,胡家镇舞蹈队共有100多名队员,平时都在红星村的广场上跳广场舞,听说要参加广场舞大赛,报名者非常踊跃,最终舞蹈队耗时一个多月层层选拔才选出这40名舞蹈达人。
   比赛现场,新立镇广场舞蹈队刚刚上演了具有军旅风格的舞蹈《女兵也爱小苹果》,沙岭镇百花秧歌队就扭上了东北秧歌,当观众还沉浸在《秧歌行》的乐曲中时,来自二届沟街道民间艺术团的大鼓响了起来,《渔村风情》扭出了渔家人的幸福生活。
   “咚、哐,咚、哐……”一阵阵腰鼓声从比赛场上传来,40名大妈级选手腰间系着红色腰鼓,随着激越的鼓点,舞动起来。腰鼓队员动作一致地敲打着腰鼓。腾挪跳跃中,队员还打出了花样腰鼓。领队李增文今年61岁了,是田家镇食品厂的退休职工。刚退休的时候李增文就组建了这支广场舞队伍,开始的时候扭秧歌,后来开始学习民族舞、健身操,近几年李增文又开始组织大家学习打腰鼓。鼓声昂扬,步伐紧凑,节奏欢快,耗费体力,难度较大。对于这支队员最小45岁,最大67岁的队伍来讲,想打起纯熟优美的腰鼓自然不容易,但是热爱生活的她们,没有一人退缩,大家将所有的时间都聚集到学习、实践和相互磨合上,她们偏要在腰鼓上展现出退休职工的风采。“打腰鼓,是一项全身运动,调动精气神啊,打的时间长了,体力也越来越好了,身板也越来越硬实了,我们要一直跳下去。”队员张彩霞说。
  上午,美丽乡村组的比赛以节奏明快的民族风为主,台上唢呐声、锣鼓声不断,台下掌声欢呼声接连不断。沙岭镇孟家村凤之梦舞蹈队的队员说:“去年工会给村里修建了文化广场,还给配齐了音响等文化设施。平时一到晚间,舞蹈队、文艺队都到文化广场开展活动,我们的业余生活可丰富了。能参加这么大型的活动,我感到很骄傲。”
和谐社区组跳出职工新风采
   午休时间,一台大巴车停在了盘锦市文体中心门前,一个个身着粉色连衣裙,头戴银色饰品的盛装女子从大巴上走了出来,她们是华锦集团舞蹈队的队员。她们刚刚下车,便开始化妆。华锦集团全健排舞协会会长阚维一边给队友化妆一边叮嘱大家放松心情。阚维说她们跳的是全健排舞,这种舞蹈阳光健康、时尚新潮,很快在职工中掀起了热潮。现在每到华锦集团早晚换班的时候,都会看见三五成群的职工集结在一起,跳上一曲全健排舞才肯回家。队员赵欣麟是一名科研人员,经常坐在办公室里。在她的带动下,科室6名职工全都跳上了全健排舞。赵欣麟说:“现在单位都知道,午饭后只有办公楼的转角处能找到我们科室的人,那是我们跳全健排舞的‘基地’。”
   午休时间很快过去,下午的比赛更加激烈,太极拳、国标舞、藏族舞、斗牛舞、啦啦操,不仅种类繁多,而且水平也越来越高。
   华锦集团舞蹈队的表演开始了,浅粉纱裙优美飘逸,胸前亮片在灯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光芒,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节奏,华锦集团舞蹈队跳起了活力四射、动感十足的全健排舞。当欢快的舞曲响起时,队员手拉着手排成一排,整齐的舞步、优美的舞姿,那股欢快劲儿瞬间感染了现场的观众和评委,很多观众都禁不住随着舞曲扭动起来,现场叫好声不断。
   在众多表演中,四季城花样跳队格外引人注目,因为他们是盘锦市第一届职工广场健身舞(操)大赛的冠军。四季城小区位于盘锦市双台子区的中心,几年前小区业主成立了以小区名字命名的健身操队伍。这支队伍里有教师、医生、工人,也有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每天晚上7时左右,湖滨公园的广场上就会出现他们的身影。今年,四季城花样跳队带来了健身操《舞动人生》。领队张波说,参加广场舞大赛是对健身队伍的一次检验。她觉得工会搭建了这样一个平台,是对职工业余文化生的关心也是一项精神层面的民心工程。
职工需要的就是民心工程
   在40支参赛队的热情表演下,人们仿佛看见,华灯初上时,盘锦市各乡镇的广场上,人们或舞动着优美的舞姿,或刚柔相济地打着太极拳,或节奏欢快地扭着东北大秧歌。这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生活正是职工需要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呈现出多层次、多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在一些地区,麻将室少了,广场舞火了,无所事事的少了,这就是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而八小时之外的职工文化建设需要加强引领。组建协会,把自发的零散的民间文化健身团体组织起来,把所有热衷文化艺术、喜爱体育健身的职工凝聚起来,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各项活动,使职工文化活动沿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职工文化活动健康向上是盘锦市总工会一直努力的方向。今年,盘锦市总工会提出了构筑组织动员体系、联络服务体系、教育引导体系的三大体系建设,并推出了多维组织网络建设试点项目,广场舞协会作为15个多维组织网络建设试点项目之一,成为盘锦市总工会推进职工文化建设的抓手。盘锦市第二届“海之韵”职工广场健身舞(操)大赛只是盘锦市总工会检验近期职工文化建设成果的一个手段,接下来盘锦市总工会还将开展职工群众参与度强,认可度高,满意度好的职工文化建设项目,使盘锦市职工的精神面貌、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发生积极的变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

 
关闭 打印
上一篇: 市总工会组织广场舞队员看新区
下一篇: 关于举办盘锦市退休职工象棋赛的通知